經《發燒音響》 轉載作者:梁文光
時常有人問筆者,最好聲是甚?線路,一時無言以對,教我如何答你呢?心問自己聽過的廠機或製作過的土砲,是較有深刻印象一時歡喜若狂的大叫“驚為天物”有嗎?靜心的講句“是有的”未講完,他即急不及待的問,是那份線路?是甚?響噹噹名堂,我即時反應的講:「最好的未必最出名,最名氣的亦未必不無吸引力」,總有其特色優點,所有設計線路若有人接受,就是好的;若提到廠機,只要有人買就是好機,不言早已倒閉了,但我們只是找尋最合自己口味而已。「無一不好」深知此答案,怎令閣下滿意呢?『故吾每為文,未嘗敢以輕心掉之,懼其剽而不留也。』
要好聲包括幾點因素:(一) 配搭 ----- 此話提今次暫且不談。(二) 取長捨短-----世間那有絕對全能最好的機,有氣勢就難有幼細,得到幼細,則氣勢又難共存。正如3/5A喇叭仔播放小提琴音色很好,定位好,音場好,但男聲及大場面,甚而 saxophone 總是欠缺厚度及氣量感。難度分很高啊!挑戰罷!ALTEC604、A7、19,效率奇高。靈敏度在 100db以上,尤其是大horn咀,若配得合、小提琴、中提琴、大提琴,saxophone 均是一絕的表現;但定位,咀型細,重金屬味的rock又不是它的強項,努力挑戰!「事半功倍」變成「事倍功半」,此就是發燒友的 HiFi 精神嗎?而擴音機亦有其不同音色,不同表現,怎能有太苛刻的要求。拿部 8w的300B機來推ATC-20,你認為如何?是否自暴其弱點?一於奉勸閣下擁有多一兩套器材是有必要的,繼續買機才是最好辦法。(三)發揮其盡 ----- 太多人有先入為主觀念,在偶然聽過某部機,就判其不是。買了機回家從開機到關機也未足半小時,它就去了二手店。自己做“土砲”,衰聲就一於踢落床底,尤其是很多時十足的依線路銲製,也不一定好聲。還須留意零件的配合,電阻每個年代不同聲、電容,新料舊料亦不同聲,就算古董料繁多種類也差別很大,?的配搭也是一門學問。上期筆者介紹過一份線路,好聲與否,是由你掌握,不過若試製者沒有示波器,請留意有幾點提示:
(圖一)
[圖(一)] 平衡度 ----- 就是第一級的放大管,6NS7的屏極及陰極電阻,兩聲道的誤差最好是低於5%以下,NFB.回輸電阻亦然,此三支電阻正是全機主要增益之所在。很多時古董機已服役數十年,其誤差卻是難免的,尤是當年代所出品的kit套件,給那初學者試製,往往經驗不足,(1)並無match電阻,(2) 排位並無考慮到每件的干擾問題,(3)銲假錫的機會甚多,而且用錫線質素亦很差,含鉛度很高,熔點又高,不是6/4比例(錫 / 鉛),可能是4/6,唔好聲也是必然的。
[圖(二)] 分相電阻的平衡----上下半波分相電阻誤差太大就會粗聲,每聲道 22k1w兩支,屏極及陰極平衡,而推動級屏極電阻 47k2w兩支,均在於 5%誤差左右,但左右聲道對稱並不算苛刻的要求 5~8%也可。
[圖(三)] 箭咀指示此兩處可用兩個 mic jack 插及味座。在 mic插上名銲上一支 20?~ 50?電阻,數值自己?定,但求此兩支電阻電壓降,調至相近,是為偏壓平衡,同時亦可計算功率管之靜態電流,公試:I 電流 =V 電壓除以 R 電阻。例如電壓 2.5v 除以電阻 50?=0.05A(50ma),即每支功率管為 50ma電流。再一提若用 KT-66時 C-3、C-4,0.25u可改用 0.5u-1u。因KT-66推動電流不同。除以上三點平衡以外,亦有其他微調,如電容,電阻物料配搭,亦說來也話長,正所謂細水長流,日後必有時間討論。做土砲語錄:「有聲容易,好聲難」。又提及那些其貌不揚,不見經傳,而服役數十年的 kit糸列或廠機,未在健康狀態而被遭以冷眼,及判死刑,就此讓它們討回公道罷!
4W單端機
久遺了的讀者和友人們,不住的問:「有甚?單端機呢?」原來大多轉用古董喇叭,若不是原廠古董箱,就是買單元自己造箱。但三數瓦的單端機正是他們的渴望至愛,因為超過 100db 以上 horn 喇叭,我真不敢建議用 Marantz 9 或 Mcintosh 275 來服事他們。而新裝機越出越大功率,對象似乎向 ATC-10 為出發目標,又可能是 B&W 的大蝸牛?論到古董?機,細功率單端機 (single ended) 並不多。況且地窟倉發了霉數十年 ( 當年也未必珍惜 ) ,再拿出來,幾乎由頭銲過還容易呢?但此高效率如 Altec A7 、 19 、 604 , Tannoy , Lowther 卻是越發多追求者,但單端機當然是供不應求。
現在向各同好介紹一份高質素,而又極易製作,且不愁無靚?玩的線路,這線路亦是 50 年代的上佳設計 ( 夢想自己為改機大師的願望又落空了。 ) 因為太簡單亦是近乎完美的數值,經數十年的試驗,已是改無可改,近來電腦網上也曾見其?影,由 Charles W. Harrison 大師設計。筆者採用此線路已超過五年多,還未有變心的意欲,「平、靚、正」這三個字共存,又問句夫復何求呢?西電 WE 300B 自用,我有點吝嗇,退而求其次新品種的 300B ,並不是筆者之心儀,正如祖國的 Rolex 戴上手,你認為如何呢? 既然 ?鼽T 住銀包買錶,若不買原產的,倒不如揀隻最靚的精工罷!愛名堂倒不如愛實際,筆者亦曾聽過 WE 300B 加 WE171A 以及全套古董料的土砲製作,用來推 Roger 舊 15 ? 3/5A 喇叭,印象極其深刻,不過花費也更是「大富貴」的價錢啊!尤其是這「恐龍」級的大 Horn ,若不好好服事它們,後果就若不足粗聲就是肥腫難分,拿部 MC – 275 來推,竟不及那 EICO 好,單端 6BQ5 , 4w 機仔,並未顯出 MC – 275 的厚度及氣勢,英國的 Lowther 更甚,這話並不是那大功率的 MC – 275 不敵此 4w 機仔,而是無用武之地,故此單端機,無論是 300B 、 2A3 、 6B4G 、 45 、 245 、 KT-66 、 EL-34 、 6V6 、 6BQ5 等,只要有一對好聲的 output 牛合適的零件配合及技術支持。這過百 db 的大 horn 就不成問題了,個人經驗之談是細功率往往勝於大功率,例如 WE 的 205D 只有 0.75w 推 Altec 604C. 整體來說找不出缺點。而西電的 WE – 275A 又如何呢?好聲的話,再向各位介紹。纖細的分?力及頻寬的?應,有質感的中音,卻是必備的條件,雖然每種功率管其音色當然多有不同,但很多時音色的喜好,選料及技術,是可互補的,並不一定是最出名最貴必然是最好。最終的答案是你的喇叭須求甚?,就給甚?罷!
再回歸一提單端機的特點,線路結構先天優點是無「開關失真」,可算是真正的 “ 甲 ” 類。而 output 牛的直流永遠是單向的,缺點是輸出功率並不大,但若在有效功率工作範圍使用,其不食人間煙火,出塵脫俗及其低音的控制力之?,反應的快,反而覺得巨無霸後級是累贅,就是要發揮其所長。
此線路 [圖 ( 四 )] 當年是設計來推那 horn 高中音,如 Western Electric 594A , JBL D375 ,或 Altec 288B ,輸出功率有 4w 之多,並不設分頻線路,是以全音域的輸出,若只用為推號角高中音,則需另加電子分音或輸出端加上無源分音器,其實以全音域推動如 Altec 、 Jensen 、 Lowther 已足夠有餘了,除早期大 JBL 。是特殊例子,其大低音單元不是一般三數瓦功率能令之貼服,相反高,中音又極之渴求幼細的細功率機服侍。五極管 6J7 是用作輸入增益電壓放大,音質幼細,好膽味,且頻寬闊,又高增益。它是要戴帽的,而是柵極的輸入帽,並不帶高壓,所以不擔心裝在機箱面外露。
此五極管型號,是很古老的生產品種,耐用性極高,屬於慢熱型,壽命特長,但若全新 new old stock 的未開聲?,煲?的時間也要較長,如閣下買著的好聲?,就算未開聲 ( 只有七成 ) 此線路也表現不俗,亦未需急於開聲而 24 小時長煲,由它慢慢開聲「突然 開竅 」卻是發燒友非筆墨所形容的滿足,而每次開機熱身時間十分鐘左右已漸入佳境。 ( 其實線路愈簡單熱身的時間就愈短。 ) 當年用途包括收音機、通訊機、軍部、醫療、工業、音響,所以其生產量多到無從估計,有美國、英國、歐洲品種,如要選擇最上好品種亦絕不難,也不貴, 圖 ( 五 ) 筆者試製的 4w 單端後級, 該機的內部製作,搭棚並不複雜。
[圖 (六)] 筆者聽後感如下:
(1)Osram Z-63 直身的 6J7 ,金屬底座,頻?和中音靚 是其優點所在,聽人聲的嬌美,咀型細,例如 Carol Kidd 、 Marry Black 。鄧麗君,陳潔麗,每一首都極其討好,低頻反應及力度不錯,「骨架感」強,線條明朗,但稍嫌欠小許厚度及「肉質感」,例如提琴的木質餘韻,男聲的氣量不夠厚,整體上表現甚佳,有獨特性格,亦不無缺點。
(2)Rogers 全黑色的?,英國軍盒,捲綿胎的包裝,是玻璃管,不要誤以為是 “鐵?”,而是在玻璃面上塗上一層導電銀漆,玻璃與底座之間的頸部有條幼的銅線,引回插腳的第一腳落地,作屏蔽,靜噪聲,減少 RF. 干擾。黑色的表層油漆是顏色而已,音色開揚爽朗,中低音平均,剛強有力,尤其低音豐滿得來帶動力,氣勢不弱,又與一般美國 “鐵?”的粗豪蠻力不同,勇猛之餘亦帶修養文化,低音大提琴或男聲, Aavon Neville 就大派用場了,柔順度也不錯呢?
(3)ITT CV-358. 很多人都認同“英國聲”是肥厚,好 “音樂感” 或直接一些的講 “濛”, “或肥腫難分”,單憑肉眼並不準確,原來其分晰力,動態及結像力,是超乎想像搬的 “英國聲”,它的超高頻毫無保留的釋放,金屬味的演譯十足傳神,高中段速度甚快, Steveie Ray 的第六 track “Tin Pan Alley” 重播為之一絕,有霸道亦不是無修養,看其連貫度,每個音符是涵接,充滿活力得來重播,音域的密度亦一時無倆,外層就以一層銀漆作屏蔽,又不加修飾,啡色底座,聲音也是不加修飾,是最真的聲嗎?
(4)Mullard EF-37A 亦是玻璃?,一層銀漆作屏蔽,表面再一層紅油,真搶眼嬌艷,大盾的 logo ,啡底座,是早年代的生產,它的特點是地道的 Mullard 聲底, Mullard 迷真是「如魚得水」了,大動態,超高音,定位,空氣感或要求極?的頻寬,不是它的強項。反而中音很滑,舊錄音的提琴倒也表現出色,厚度就是它的長處,不要過份要求它似 GEC. 或 ITT. 的空氣感,因 Mullard 就是 Mullard !
(5)CV1935 亦是 6J7 ?身上印有 ( 雞爪嘜 ) 的標記,市面最常見的一款,傳統的網製圓屏極,葫蘆?型,透明玻璃,除氣環是長方形的,亦是早年代生產,印有 z( 雞爪嘜 ) 標記,再以英國白單盒包 裝 ,相信是 GEC 廠製造交往軍部使用,其電流穩定度甚佳,試?機測試參數亦水準平均,極易找到 match pair ,再多一提是英國?很多時有見熱縮膠加套於?身的玻璃與膠座之間,尤其是軍用?,未必是生產當年 “加套”,而估計軍部以每額定時期重翻軍倉例行檢查,包裝盒壞,換新,漏氣者作廢料處理,若頸部鬆脫,就套上縮膠,因以前的黏合膠老化,見此特徵未必是用過的舊?。音質底子與 GEC 相近,依然是稍薄,帶少許粗聲,是輸了年代不夠老,但音場與結像力亦不錯,幸好它是此五款之中最平價的那款,不到兩百元一支,比起美國鐵?的不近人情處,倒也是值得一試。
6J7 於 70 年左右已減少生產量,事實上市面及存倉的數量已多得很,況目至現今亦甚少廠機使用,在市場的角度上看,生產價值亦不高,其實 6J7 是好聲的?,少新一代的廠機用,可能令人們漸漸對它淡忘,因少人「炒」價錢就不曾太大?升,在用家角度上可有由心笑出來嗎?筆者估計少新廠家用。可能是它的體積大得來只是單一組放大,若以 6922 、 12Ax7 、 12AT7 、 12AU7 、 為 例,就以設計來說較為方面很多,用身的採用視乎閣下以那面為重點。 6V6 牌子品種亦極為繁多,包括美國、英國、法國、生產的廠家亦很多,除輸出功率稍細,它的平均度,音色卻是平價?的上選。
评论